来源:发表时间:2018-10-03阅读次数:1278
她,2002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,在教育战线已经奋战了16年。长期以来担任一个班班主任,两个班的英语教学,勤勤恳恳,任劳任怨,深受家长、学生的爱戴。“哪里需要我,我就去哪里”是来老师一直以来的信念。
今年8月,她积极响应国家支援西部的援教工作,离开了优越的生活条件,离开了亲爱的两个女儿和丈夫,来到了青藏高原——德令哈。她首先面对的是高海拔的自然环境。这里,海拔3000多米,空气缺氧,每天爬4楼,就是气喘吁吁。海拔高,气压低,饭都做不熟。空气也很干燥,嘴唇开裂,鼻孔流血,水土不服。为了适应环境,她努力锻炼自己,克服一切困难,迎接挑战,以最快的速度,最好的状态投入到教学到中。
一、课堂以生为本,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
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: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,而在于激励、唤醒和鼓舞。英语课上,来老师以生为本,积极推行TOP课堂,创造机会让学生说,在学习新单词和新句子时,让学生像开小火车似地大声朗读,不仅有单独展示,更有分角色对话表演,小组合作互动,班级展示活动,组间相互评价等。学生在来老师的热情鼓励,积极引导下,上课踊跃发言,参与度很高,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英语
的热情。
二、课间谈心辅导,拉近师生之间距离
俗话说:“亲其师而信其道。”初到高原,来老师以真诚的爱投入工作,平时只要一有空就到学生中间,与他们谈心,了解他们的学习乃至生活情况,并力所能及给予帮助。她既是学生的良师,又是一个平等谈得来的益友,会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。每当关注到学生的情绪与往日不同时,就会问“What’s wrong with you?Are you OK?What can I do for you?”几句简短的话语,自然就拉近了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。渐渐地,高原孩子们初见来老师时的紧张感和生疏感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信任。正因为信任,学生们在课堂上更遵守纪律了,敢大胆发言了,脸上的笑容也更加灿烂了。
三、周末图书馆,陪学生一起学习
每到周末,她都骑着车到援青图书馆自修室,看书或者准备接下来一个星期的教学课件及教案。为了让孩子养成上图书馆的习惯,她在微信群中邀请学生们到图书馆看书、做作业。知道老师在图书馆,学生们都会很开心地背着书包前来看书学习。图书馆真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,能有老师的陪伴,能让学生静下心来,如果在学习上碰到什么问题,还能得到老师及时帮助解决。于是,每个周末陪学生一起学习也成了她和她的学生们乐趣之所在。
四、安心支教,离不开家人支持
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,让来老师化小爱为大爱,义无反顾地在雪域高原援藏助教,来老师的教育故事中书写着坚定信念,她也用忠诚、坚守和责任书写着一段终生难忘的人生经历。这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,是对她教育生涯的生动阐释,更是对自己精彩人生最好的注解。